作者:吴亚琦
据澎湃新闻报道,近日,江苏扬州市、湖南衡阳市、河北易县、内蒙古包头等地图书馆接连发布提醒,指出近期馆内出现随意丢弃书本、丢弃零食袋、小孩奔跑跳动、门口堆放外卖等现象。有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表示,每天都有近100名孩子被单独留在馆内。由于缺乏看管,孩子时常追逐打闹,破坏公物,给馆内环境带来不小影响,“许多小孩就靠一份外卖,在图书馆从早待到晚”。
暑假期间,孩子们从学校生活回到家庭生活,对于双职工家长们来说,“谁来带娃”“如何带娃”就成了难题。如果家里没有老人帮忙看管,又没有意愿或条件将孩子送到培训班或托管班的话,图书馆作为免费、安全、有空调、有书读且相对便利的公共场所,“早上匆匆‘放娃’,中午外卖喂娃,下午再去接娃”,就成为一些家长各方衡量下的“最优解”。“图书馆暑假变托儿所”也不过是暑期托管难题的一次集中体现。
图书馆作为公共空间,其服务面向所有人,孩子进馆阅读本是他们的权利。但也要看到,图书馆的核心功能是阅读、学习和思考,维护其安静有序的环境是基本社会常识。而儿童的自控能力和规则意识尚不成熟,好动、吵闹的天性容易与图书馆的秩序要求产生冲突,给他人带来困扰。
不过,能够独自在图书馆待上一整天,通常意味着孩子已经不是幼儿,初步具备了遵守规则和进行自我管理的能力。因此,家长如果选择将孩子送去图书馆,也要向孩子强调图书馆的公共行为规范。将图书馆的“正确打开方式”作为一次对孩子道德约束和敬畏规则的家庭教育,是难得的现身说法,更是家长的职责所在。图书馆也要明确权责,体现人文关怀。比如,可以设置无陪护小读者的阅读区域并安排志愿者引导或看护等。
当然,这需要更加细致全面地规划以及更合理的资源配置。其实,关于如何有效解决学生暑期“看护难”问题,今年7月,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《关于做好2025年中小学暑期安全工作的通知》中就提到,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会同街道(社区)和共青团、妇联、工会等部门,充分利用博物馆、文化馆、纪念馆、科技馆、体育场(馆)、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社会资源和公共设施,精心组织各类托管服务。而北京、安徽、江苏等省市也都推出形式多样、内容丰富的托管班,前几日“村里腾出空调房免费托管全村孩子”也赢得全网点赞。
可见,并非不能将图书馆纳入暑期托管服务的一环,但具体落地到执行,不仅考验着图书馆的管理能力,也指向暑期托管服务模式的探索与规范。这个老问题会有怎样的新办法,关系着家长们的“急难愁盼”,也关乎经济效率和社会福祉。
爱配资-爱配资官网-最专业股票配资论坛-官网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